縱觀歷年各地公務員考試真題,行政能力測驗考查方式依然采取客觀題的形式,題型、題量并無大的變化,難易程度保持平穩。但可否有人注意到,在這表面看似風平浪靜的考試中,每年同一類型的題目都存在著細微的變化。對于非公考專業戶的考生來說,能否跟得上變化節奏、能否掌握變化規律就決定了備考是否。下面湖南公務員考試網(www.rivorx.com)對廣大考生提出幾點建議,希望考生能夠靈活運用,為即將到來的考試做好充分的準備。
一、研究真題 把握高頻考點
歷年真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廣大考生應該以真題作為第一手復習資料。真題會直觀地告訴考生考試的高頻考點,在高頻考點中哪些是每年考點,哪些是隔年考點,由此來推斷每個考點出現的規律。如行程問題,幾乎每年的國考和各地公務員考試中都有涉及,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“年年歲歲牛吃草,歲歲年年牛不同”的說法。又如前兩年被遺忘的容斥問題又重新出現在了2014年的國考行測題目中,近30%的考生沒有把握住,原因很簡單——由于2012年與2013年沒有考查到,故而在復習的過程中完全忽略此知識點。如果研究過近幾年的真題,會發現容斥問題在2008年沒有考查到,在2009年、2010年、2011年都有所考查。所以,對于要參加425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來講,對歷年真題不可忽視,找到其中的高頻考點更是重點。
二、總結方法 掌握解題技巧
縱觀行測題目,會發現在知識點保持不變的情況下,題目的設置越來越生活化,大部分題目都來源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,重點考查對題目的理解能力。眾所周知,行測考試題目的平均時間只有50秒左右,所以在理解題意的前提下,要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,就需要熟練掌握解題技巧。
三、頭腦清醒 識別題目陷阱
面對激烈的公職考試,所有考生都在揣摩命題人的出題心理,想盡千方百計,使用各種技巧取得。但是很少有人想過在我們研究命題人出題心理的同時,命題人也在不停的研究廣大考生的解題心理。所以如今的公職考試,絕不是簡簡單單對能力的考查。下面通過一道例題體驗一下:
哥倫布:西班牙:航海家 ( )
A. 亞里士多德:希臘:哲學家
B. 萊布尼茨:法國:數學家
C. 愛因斯坦:德國:探險家
D. 錢學森:中國:生物學家
解析:面對這樣一道邏輯題目,99%的考生選擇A選項,的確任何人都不會質疑亞里士多德是希臘的哲學家。但是,題干中體現出來的規律并非如此,題目中哥倫布是意大利的航海家,并非西班牙,故選擇B選項。
與其說公務員考試是對廣大考生各種能力的考查,還不如說這是一場廣大考生與命題人的心理之戰。既然是心理之戰就存在心理戰術,所以在千軍萬馬過沼澤地的這場混戰中,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,冷靜應對,做大膽大、心細,才可能取勝,否則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出題人所設置的陷阱。在復習過程中做到以上三點,“成公”近在咫尺。